基于能力的工厂指标设计
今天,中国制造想要转型升级,在战略方向明确后,重点就是能力提升。精研工坊跟大家详细分享制造业关键能力提升的指标体系建立案例。
下面从参考模型选择、指标设计思路、指标设计案例3个方面详细介绍。
一,选用恰当的参考模型
精研工坊研究了UTC,HONEWELL等等美国先进制造企业,最后选择了一下制造业能力模型:
二,确定指标设计思路
1,根据企业战略,选择关键能力指标。比如,根据多品种小批量订制的企业战略,重点选择反映企业差异化方面的制造指标,包括生产柔性和可持续性等。
2,根据企业制造组织架构,分层分级设计指标体系。比如,指标分企业层、部门层、单元层,企业层指标承接客户或供应链对企业的要求,部门层指标分解落实企业层指标,单元层指标是细化的落地指标。
工业机器人的范围也是有通用范围的600mm左右(小型3C应用)、1400mm左右(弧焊、搬运、视觉)、1800mm左右(机床上下料、搬运、点焊)、2000mm以上(码垛、搬运)
3,针对工厂能力不足,强化特定能力指标。比如,强化人员能力指标。
三,指标设计案例
比如,首先设计公司/工厂层指标,可以根据客户要求、股东要求或供应链的要求设计如下指标:
接着,设计部门层面的指标。部门指标要承接公司层的指标,并根据具体职能向下细化。比如,公司指标是满足客户要求的质量,外部逃逸率500ppm,向内转化分解的指标就可以有5-8个,见下图
最后,设计单元指标,具体落地生产运营的安全、交付、质量、成本、人员效率方面的指标。
基于能力的指标体系设计完成后,就可以通过指标来衡量企业能力,对比与同行和标杆之间的差距,不断提升自己。
精研工坊目前正在实施该指标体系,落实各层级指标责任,开展工厂基线分析,确定了目标值,接下来就是指标运营改善了。